推广 热搜: APP  APP开发  发酵床翻耙机  自走式翻抛机  红泥沼气袋  脱漆剂哪里有卖  联系人:郭经理  手机:13785185079  脱漆剂  安全警示牌标桩 

乡村振兴网元宇宙 人才“活水”为乡村振兴赋能

   时间:2023-08-29 10:15     浏览:7    评论:0    
核心提示:  身着红色汉服,36岁的桂怀芳正全神贯注地作画,笔下名为《国色天香》的十米长卷已完成过半。在她的家乡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洪
   身着红色汉服,36岁的桂怀芳正全神贯注地作画,笔下名为《国色天香》的十米长卷已完成过半。在她的家乡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洪庙村,和她一样的农民画师如今已有50余人。

  “农忙时下地,农闲时画画”——这些新农人的生活状态令人耳目一新。以农民画产业为基石,十几年间,这个400余人的村庄蹚出了一条特色致富路。目前,全村50余名画师带动周边村民从事绘画创作近百人,每年创作绘画作品近两万幅,年产值800万元。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关键一环。山东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加大引育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如今已构建起涵盖农业科技、生产经营、乡村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人才矩阵,全省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稳定在270万人以上。一泓人才“活水”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注入新动能。

  农民参与激活内生动力

  作为巨野县书画产业闯市场的第一人,81岁的姚桂元老人亲历并见证了洪庙村的蝶变。

  姚桂元年轻时“闯关东”画过农村家具,也曾在县工艺美术厂做过职业画师。20世纪80年代初,美术厂停产,姚桂元组织12名下岗画师和30多名农民徒弟,在县城街头挂起书画社的牌子,集中开展创作培训。

  2009年,姚桂元成立了全国首个以农民绘画为专业的合作社——洪庙农民绘画专业合作社,辐射周边十多个村庄,目前拥有社员514人。合作社实行统一人员,统一价格,统一销售。村民们在家门口捧上了“金饽饽”,专业农民画师每年收入6万-10万元。

  作为合作社第一批画师,桂怀芳如今完成一幅画平均耗时半个月左右,合作社则以每幅4000元进行收购。不仅如此,这些年她还带出了十几名徒弟。

  如今,农民画产业发展的接力棒交到了姚桂元的儿子姚树昭手中。身为合作社理事长的姚树昭不仅通过电商解决了父亲眼中的销售难题,还带着农民工笔画走到了父辈难以企及的国际舞台。2022年,姚树昭主创的作品《盛世长虹》亮相美国纽约时代广场。

  “巨野书画产业由我父亲一辈培育壮大,由我们年轻一代继续传承,成为一个可以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的富民产业,我和我的父亲都感到无比自豪。”姚树昭说。

  放眼巨野全县,49个农民画院星罗棋布,全县画工笔牡丹画的农民画师就有1.1万人。这个全国唯一一个中国农民绘画之乡,去年创作绘画作品120余万幅,占全国销售市场的80%,作品远销美国、法国、新加坡等40个国家和地区,产值近20亿元。

  从农药销售到农业服务领域专家,李朝纲的成长历程可谓德州市齐河县培育本土人才的生动缩影。

  2013年公司成立至今,李朝纲带领团队流转土地5000余亩,全托管土地4万余亩,半托管土地8万余亩,年收入4000余万元。

  常年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李朝纲根据土质、当地农民种植习惯等,不断对农业机械和植保机械进行改进,已参与研发农机农艺实用新型专利20项,参与研发农业加工方面发明专利两项。

  “做农业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李朝纲由衷感慨,时至今日,他仍保持着对相关农业知识的钻研习惯。他带出了几个和他一样热爱农业的“土专家”,这令他倍感骄傲。

  “走融合路,吃改革饭,让农民参与,这正是我们推动乡村振兴的3个动力所在。”德州市委书记田卫东说。

  “合伙人+”效应

  在山东省济宁市的乡村里活跃着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有想法、有知识,敢干事、能干事,一个个传统村落经过他们改造,成为“网红”打卡地。他们有一个特别的名字——“乡村振兴合伙人”。

  近年来,济宁市立足乡村实际,健全推进机制,打造形成了“政府支持+平台孵化+市场运作”的合伙人招募模式,吸引一大批创业人才“下乡”,走出一条汇聚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崭新路径。

  等闲谷艺术粮仓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彬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这间书房已经接待过30多个国家的国际友人,也是村民平时常带着孩子来读书的地方。”7月26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团来到位于泗水县夹山头村的等闲谷艺术粮仓,走进一间宽敞别致的小型图书馆时,田彬介绍。

  眼前这一乡村产业创意孵化平台,几年前还是一座隐藏在山村里的废弃战备粮仓。田彬带领一帮有情怀又懂现代经营理念的设计师、艺术家,不仅成功改造了粮仓,还将周边村庄打造成现代休闲村落,让这里成为更多人的“诗和远方”。

  如今,这里已形成“研学+文创+艺术+教育+农业+旅游”六位一体发展格局。田彬带领团队探索出由“基础合伙人”到“成长合伙人”再到“核心合伙人”的晋升模式,先后吸引了48名乡村合伙人,落地合作项目45个,村集体经济也因此不断壮大,并有效推动村民致富增收。

  除了外来人才,合伙人中不乏本地村民。在东仲都村,有的村民以“乡村振兴合伙人”身份加入创业团队自己当老板,在家门口实现了创业增收;有的村民通过进入“乡村振兴合伙人”创办的企业打工成为新型职业农民,获得工资性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济宁市还尝试通过多领域招募荣誉合伙人。在山东省第一家实质化运作的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目前已有20名清华大学研究生被吸纳为“乡村振兴合伙人”。

  为增强合伙人的归属感,泗水县专门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田彬、王大强等12人获得“圣地人才一卡通”,在济宁全市范围内享受23项优质人才服务。对表现突出的合伙人,授予“名誉村长”称号,邀请参与村集体发展和村务重要事项决策。

  目前,济宁市广泛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591名,与村集体合伙开发项目501个,吸纳就业3.3万人,带动群众增收6亿元。如今,这支队伍的规模愈加壮大,通过推动合伙人招项目、项目招合伙人,合作内容不断丰富,“合伙人+”效应由此不断彰显。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人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最新资讯
最新供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